找到相关内容18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的第一个佛教皇帝--汉桓帝

    )有关汉代的佛教活动,正史的记载非常少,因此就目前所保存的史料,我们很难看出其发展的面貌。(二)汉代的佛教活动情形虽亦见记于中国的佛教与非佛教文献,如《四十二章经》及其〈序〉和《理惑论》及其〈序等...汉明帝代的佛教活动者:(一)汉明帝求法的故事及(二)楚王英信佛的活动。汉明帝求法的故事见记于许多早期的中国佛教及非佛教文献,如〈四十二章经序〉西晋王浮的《化胡经》、南齐王琰的《冥祥记》及《理惑论》等...

    古正美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245960.html
  • 康僧会《六度集经》思想之研究

    学术丛刊》 张曼涛主编 大乘文化出版社 。  ?《四十二章经与理惑论考辨》 1978年6月初版。  ?《佛教与政治》 1979年3月初版。  ?《佛教与中国思想及社会》 1978年12月初版。  ?...1987年3月增补5版。  六 学位论文  《六度集研究》 李美煌着 中华佛学研究所 1992年。  《六度四摄与《瑜伽论》之关系》 释体韬着 中华佛学研究所 1997年。  《理惑论之研究》 ...

    张谷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458283.html
  • 早期佛道异同论

    东汉的《理惑论》,就在佛教之外,提到九十五种外道,并对道术和佛教作了严格的区分。这一点,我们如果结合早期中国佛、道二教之间一些根本性的分际来看,事情就会变得更为清楚。本文仅从两方面来概述:  1、...方术,但并没有予以特别的强调。《理惑论》把各种神仙之术,印度佛教之外的九十种道术,都讥之为握风捕影之事,认为这是"大道之所不取,无为之所不贵"的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《理惑论》中对道教方术进行了许多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471347.html
  • 儒道佛:从三家到三教

    治身”(《理惑论》,《弘明集》卷一)的“道”。   当佛教逐渐在社会上扩大传播,并引起社会上层注意后,在当时社会浓重的“教化”氛围的影响下,佛教徒使用教化的概念向统治者解释自身存在的社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3264336.html
  • 三法度论简介

    其时记述佛教的有关撰述如《理惑论》、《后汉书》,也都以为佛教主张有人我,可见此书影响之大了。   三卷。东晋·僧伽提婆译。据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所载,本论作者为世贤(刊本误作山贤)。本书又名《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97860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

    于是二种不同的伦理观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冲突。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就已有所反映。如反映早期汉地人士对佛教看法的《理惑论》中记载,当时有人批评出家做僧人,必须剃去须发,这违反了圣人之言,...经》等多部。中国佛教为了适应在中国社会的发展,为了与中国传统孝道观相适应,除了翻译一部分佛教论述孝道的经典之外,一些佛教学者还依据佛教教义,写了许多论著来阐述佛教的孝道观。前面提到的《理惑论》就是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55380037.html
  • :中国著书弘佛第一人

    这种做法被时人认为是离经叛道。为了弘扬和宣传佛教,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的争议和非难,广引《老子》和儒家经书分别予以解释,写成了《理惑论》一书。   《理惑论》亦称《理惑》、《理惑论》...而《弘明集》在辑入其文时又未明确交代其来源,故其成书年代及原貌到底如何,成了一个未解之谜。   《理惑论》全书共39章,由序传、正文和跋语组成。“序传”部分介绍了的经历和著书的缘由,所述史事多可...

    康忠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114785840.html
  •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民族融合、凝聚功能

    秩序,道家道教事实上担心佛教挤占他们的信徒资源。两家都在运用“夷夏论”排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。《理惑论》里就有“问者”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说: 孔子曰:...的双重阻力。儒家批评佛教冲击了中国社会既定的伦理秩序,道家道教事实上担心佛教挤占他们的信徒资源。两家都在运用“夷夏论”排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。《理惑论》里就有“问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访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0534897272.html
  •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(1)

    理惑论〉、□超(Ca.337~373)的〈奉法要〉、及孙绰(Ca.320~380)的〈喻道论〉等著述相继出现。(注1) 从三国到隋唐,有关护法的言论无数,分别从佛教本质,教义内涵及僧伽伦理等角度...York Press,1994)一书,系翻译并讨论《理惑论》之作。其书 强调〈理惑论〉一篇其实不是佛教教义的辩解性(apologetic) 著作,而是儒家思想的诠释性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445994.html
  • 《四十二章经》真伪述评——纪念中国汉传佛教2000年

    这一传说载入史册。这就为传统的佛教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,使传说成为历史事实。(所以为传说者,是因为当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,关于《四十二章经》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后汉《理惑论》。今人认为此书是伪造,因此《四十二章经》的翻译也就成了传说。)  在《理惑论》中说:“遣使者……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,藏于兰台石室第十四间。”[1]与支谦大略是同时代的人,作者这里所指的《四十二章经》当然不可能是指支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4041981.html